身念住

home01

【简体版】

「身念住」是四念住裡面的第一個念住,本身是一個完整的修行系統。它的原理是:透過對身體內在活動的瞭解、調整跟釋放,從而瞭知內心的活動、建構與釋放。也就是說,透過身體的活動、肌肉的反應等等,來瞭解內心活動的方式。

身念住的四個階梯

第一、在呼吸時,覺知氣息的長。

第二、在呼吸時,覺知氣息的短。

第三、在呼吸時,感受全身。

第四、在呼吸時,體驗身行休息、身行寧靜。

前兩階「覺知氣息的長、短」,主要是觀察:不同的呼吸對身體具體的感受,有什麼樣的影響力?透過調整呼吸,讓身體更放鬆、更端正、清醒,更開放……等等。這是所謂「身行」的觀念。

「身行」是指:那些建構起身體感覺的動作。好比說坐在這裡,有具體坐著的感覺,這些感覺是受到身體一些活動所影響、所制約、所造成的。身行的活動包括:臀部有多用力呢?肩膀有多緊呢?眼睛是閉著或睜開?表情是柔軟、微笑或是僵硬的?呼吸時所牽動的肌肉的緊鬆?這些身體的行為、活動,都在具體的影響著、製造著當下身體的感覺。

所以「身行」就是:造成眼前身體感受、經驗的那些活動。佛經裡具體的講有兩種:一個是呼吸的方法,一個是其它的動作。

依此類推,什麼叫「心行」?就是那些在架構、在影響我們心境的活動。好比說我們對事物的詮釋、反應,生起的念頭、看事情的角度…等等,都叫做「心行」。因為這些活動都在影響著我們當下內心的經驗。

為什麼要講「身行」?因為在修身念住時,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:透過改變行為模式,來達到身體更深度的寧靜。進而瞭解到我們身體活動的方式,如何跟「苦的產生與消滅」有關連。

第一、第二個階梯具體操作的方法

可以透過改變呼吸的方式,例如刻意地用比較深,或者比較淺的呼吸的方式,或是調整呼吸的速度。或者,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調整呼吸,比如:不同程度地使用不同的肌肉,及身體的部位來呼吸。

也可以嘗試著全身毛細孔儘量打開來的呼吸,感覺全身都浸淫在清新的空氣裡。這樣的呼吸法,比起平常光是用鼻子、嘴巴呼吸的方式,會感覺更省力,身體也會因而感覺到更安靜、調柔。在做第一、第二階時,可以儘量去嘗試、實驗。只要實驗的範圍是放在身體,是在觀察不同呼吸法對身體具體的衝擊跟影響力,就是在做正確的功夫了。

第三個階梯:體驗身體、體驗全身

「體驗全身」,同樣是有很多不同的層面。鼓勵大家,用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身體,利用這個機會,讓心跟身體的斷層、脫節,能夠儘量地彌補起來。我們對於身體細部的反應與觸感愈瞭解,就會對我們的心愈敏感。好比說剛剛有同學談到:為什麼有的人比較易怒?脾氣比較暴躁、比較不耐煩?

其實,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:平常你的身體有慣性的不舒服、慣性的僵硬。所以,一個人會發脾氣、發火,並不見得他比較壞,或他刻意選擇要做壞脾氣的人!而是有具體的身體活動、心理的活動,交替產生出來的慣性。要改變這種慣性,是可以透過意志力。可是有時候,那不是最好、最有效率的方法。有時最好、最有效率改變自己習氣的方式,是先調柔我們的身體。隨著身體調柔,心自然而然就會調柔;身體舒服了,心自然而然就會舒服了。

要觀察全身,可以在身體不同部位去觀察,比如從上半身觀身體的中軀,然後觀下半身,哪個地方要待多久可以依個人的喜好。什麼樣的觀法,對你的安定、安適是有幫助的,若速度變換得太快,會不會造成慌亂,觀的內容會不會變得不清晰,……等等的考量。

除了從上到下的觀法,也可以從外到內、從內到外,或先從表層觀。好比說坐在戶外,接觸著清冷的空氣,皮膚有具體的觸感,去留意這個觸感。然後去留意身體更深層的地方,肌肉的部位,它是如何在對應著這樣清冷的空氣,哪一部分肌肉緊繃的狀態是什麼樣子,放鬆的狀態是什麼樣子?

或者,有一個更簡單觀全身的方法:同時去留意當下的坐姿以及整體的感覺。你並不一定能夠同時的,以同樣的清晰度,百分之百觀察到全身。那不是你的目標,不必要做到這樣的程度。那要做到什麼程度呢?就好像有一個人問你:現在你坐在外面,舒服嗎?會冷嗎?這個時候你所使用的覺知,是很大範圍的,直接去看當下全身的觸感。而觸感感覺的部位,可能會不斷地改變。可是,基本上你的主軸是在看:當下這個正在呼吸的身體感覺如何?當下這個正在安適,正在調整中、或凝定中的身體,感覺如何?

第四個階梯:「令身行休息」

有幾個讓「身行休息」的方式,大家可以去實驗。一個是「放鬆」,一發現到身體有多餘的、沒有必要的緊,就放鬆它;不斷去深化,讓它成為一個正在進行式。

另一個方式是:故意去調整內在活動的方式。包括:呼吸的方法、使用肌肉的方法。用什麼樣的方式,能夠讓身體更安適、更舒服?你可以依照1~4的步驟進行練習;也可挑你喜歡的,然後換來換去,看你當下是準備好了要練習什麼。如果是按照順序的話,可以聽著以下的引導進行:

身念住靜坐練習

首先調整坐姿:怎樣坐的感覺是更開放的?

內在的氣流像漣漪一樣,在身體流動的時候,減少它的壓迫感、阻礙感。

這是很主觀的感覺,沒有一個絕對的、特定的方式。

自己去品味,怎麼樣的感覺是打開來的?

怎麼樣的感覺身體是端正的?

注意腰椎的自然弧度,當坐姿端正的時候,胸腔自然就打開來。 它不是萎縮、駝背、被壓迫的狀態。

怎麼樣是放鬆、省力的?

吸氣時,去調整呼吸的長、短、深、淺,不同種的運用、運作的方式;

吐氣時,也是這樣子,去調整呼吸的長、短、深、淺。

假如可以感覺得到、可以觀察得到,去留意全身的肌肉,在參與的這個活動。

這個活動不是只有鼻子的工作而已;也不是只有胸腔的工作而已!

能不能去感受,全身全然地在參與這個動作?

隱隱約約的,在全身都可以感覺得到~膨脹跟收縮。

如果要想念頭的話,就在心裡面提念:

怎麼樣的呼吸才能更舒服、更通暢?才能讓身體得到更多的滋補。

怎麼樣的呼吸才更省力,才是在省力的狀況下,給予身體非常充足的養分、氧氣,怎麼樣的呼吸才能讓細胞,更深層的浸溢在氧氣的滋潤中。

觀察自己的動作,它立即產生出來的效應。

這樣的參與法、這樣的運動法,所產生出來的,是什麼樣具體身體的感覺。

透過這樣的觀察、透過這樣的評估,繼續調整自己的呼吸。

身體有沒有感覺到更安靜?有沒有騷動、躁動。

非常虔誠、深入地去探索: 身體不同的部位,參與呼吸的運動的方式,達到更細膩的調整。

沒有一個百分之百絕對正確的作法,所以不要有壓力。 覺得「安適、放鬆」那就是對的方法!

對的方法就是:繼續地正在進行式。

正知、正念,記得你現在該做什麼?

同時觀察不同種呼吸的方法,產生出來的效果。

保持高度的熱誠,紮實、篤定的用功。

假如你喜歡這個方法,想要繼續用這個方法,那就繼續用這個方法……

如果想要實驗下一個階梯,它叫:「體驗全身」。

透過這樣調整呼吸,更能夠瞭解到身體不同部位,它的運動方式、不同種的觸感。

在這個階梯裡,注意力是調整到身體;

全身或者各個不同的部位,很具體的觸感。

在呼吸的運動中,在這波浪不斷地流竄,穿過身體的過程中,當下的觸感是什麼?

其中的一個方式,就是在心裡面問自己:

正在呼吸中的身體,感覺是什麼?

好像在洗三溫暖一樣,讓心整個浸淫到身體的觸感;

整個的知覺範圍,都是這個正在呼吸中的身體。

身念住裡面最關鍵的,就是最後一個階梯:「令身行休息」。

建立在剛剛打下的基礎上,覺知、安住在具體的身體的觸感。

通透地瞭解內在的活動、觸感,然後嘗試著,讓那些活動、躁動漸漸平息下來。

所有在架構身體感覺的活動,嘗試著讓它更安寧、更放鬆。

包括:呼吸的方法、肌肉的使用方式、隱藏在肌肉深處,隱隱約約的躁動感。

你可以選擇在這4個階梯裡面,來回自由地遊走;

也可以選擇,特別將接下來的時間,放在第4階上面。

這是身念住裡面最重要的技巧。

從這裡面就能幫助我們看到:動作跟壓迫感之間的關聯。

透過調整動作、放下動作,就能夠讓壓迫感降低,乃至消滅。

不要習慣性地扛著硬梆梆的身體, 允許波浪穿透、運動,按摩著身體。

記得:「正念、正知、正勤」。

「正勤」就是要激起、維護著那股雄厚、充沛的正念能量。

讓自己繼續保持著用功、投入、認真的狀態。

練習讓這樣的精進力,是以非常穩健的方式,不間斷地進行著。

「正知」就是知道活動。

具體地看到:

自己是怎麼放鬆?

怎麼使用肌肉?

怎麼呼吸?

或怎樣在使用禪修技巧?

「正念」就是念茲在茲、憶念不忘,記得當下的功課是什麼? 不被忘失、散亂打斷了。

(朱倍賢教授開示於2014年台灣冬禪)

身念住語音檔
身念住問答之一語音檔
身念住問答之二語音檔
返回總目
文章目錄

對「身念住」的一則回應

迴響已關閉。